据报道,美国白宫将援引一项冷战时期的国防法律,鼓励国内生产电动汽车电池所需的矿产。由于美国国内存在着广泛的监管和环保门槛,企业在寻求获得足够多的、生产电动汽车电池所需的原材料时遇到阻碍。依据《国防生产法》要求,预计将有助于美国企业获得政府资金,为开采锂、镍和其他电动汽车所需金属的新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
美国正在加强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等多个战略行业的竞争力,为此采取了多方手段。3月28日,美国参议院批准一项法案《美国竞争法》,此法案2月份在众议院已通过,该法案内容包括促进美国半导体、供应链商品、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等众多领域的一系列措施,计划未来5年内拨款520亿美元用于补贴半导体制造以及汽车和计算机中使用的关键组件的研究、设计与制造,未来6年内拨款450亿美元用于缓解重要商品短缺的供应链问题,意在让美国摆脱对外部的依赖。
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美国正在争夺东亚地区的资源。在电动车领域,美国汽车电池技术远远落后于中日韩,目前美韩已经宣布合作建设七座合资电池厂。但是,美国合作方如通用汽车要求LGES公司分享电池技术,福特同样要求SK子公司SK On分享技术。美国希望独立掌握包括金属和技术在内的电池产业链,但前提是要求其盟友交出专利。
美国以产业安全为理由,采用违背规则的手段,为了实现先进制造业对其国内的回流,要求美国一些盟国企业向其分享技术和产能。与此同时,美国依然在不断扩大对中国公司打击的名单,破坏中国产业链供应链。3月28日,美国商务部应美一家光伏企业的申请,决定对来自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和柬埔寨四国的光伏产品启动反规避调查。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表示,该决定遭到了美国内光伏业界的普遍反对,认为将严重损害美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进程,对美太阳能市场造成重大打击,直接影响美光伏行业近90%的就业,同时还会破坏美各界应对气候变化所作的努力。希望美方避免采取贸易?;ぶ饕宕胧?,维护全球光伏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促进应对气候变化合作。
可以看出,美国为了本国部分企业利益所采取的做法,不仅不尊重自由贸易规则和公平竞争的理念,而且很可能是以牺牲东亚各国产业利益为代价,掠夺性地“培育本国竞争力”。我们更要警惕美国在上游金属矿产等领域采用其他不合理的手段抢夺资源。
为了提高新能源汽车、光伏、半导体等战略产业的竞争力,欧盟也紧随美国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性战略政策,但没有美国那么强的排他性与掠夺性。3月31日,欧盟能源专员表示为了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欧盟委员会将不惜一切代价重建欧洲的太阳能制造业。欧盟是想利用能源多元化的契机,在采购更多太阳能产品的时候培育欧盟自己的太阳能制造业。但是,欧盟在与俄罗斯能源脱钩后,将面临远高于其他工业国家的制造成本,其壮志雄心能否实现还要打一个问号。
早前,德国与欧盟多个国家组建电池联盟,以扭转欧洲在动力电池方面落后于中日韩美等国的局面。今年2月初,欧盟公布“欧洲半导体芯片法案”计划,将投入超过430亿欧元用于研究和创新,并帮助企业融资。显然,欧盟也采取了减少外部依赖方式巩固和提升欧洲产业的竞争力,但是,通过限制竞争和自由贸易参与一场成本高昂的竞争,对欧美而言可能是得不偿失的。首先,美国以安全理由发动“去全球化”大潮,将以打破欧美主导制定的自由贸易规则为代价,这很可能会大幅削弱西方国家的软实力与信誉,增加非西方国家对欧美的不信任感。其次,产业进步依靠自由市场竞争,这是欧美国家过去几百年的发展经验。然而,现在美国等国家却意图关闭全球分工合作网络,封闭本国市场,在劳动力缺乏、成本过高、远离活跃市场的前提下与世界竞争,实属南辕北辙。
对于中国而言,我们需要警惕西方国家内部出现的这种产业发展趋势,继续坚持自由贸易原则和全球化,在开放的环境中不断增强自身竞争力。